乳腺及甲狀腺科

【甲狀腺功能亢進/低下】大頸泡、眼突、月經失調「2個月中醫治療 症狀消失、指標回復正常」

20至40歲女士留意!甲狀腺亢進或低下,會造成新陳代謝過快或過慢,除了會影響外表(如大頸泡、眼突等),更會造成月經失調及不孕。原來中醫治療甲狀腺亢進或低下,效果十分顯著!

個案 1️⃣ 35歲女甲亢致大頸泡 6周治療症狀消失

黃醫師有一名35歲女患者,病人持續1個月出現頸部腫脹、心慌、怕熱、手震症狀。西醫診斷為甲狀腺功能亢進。 (TSH:<0.005 ↓、T3:36.64 ↑、T4:49.91 ↑)*

醫師檢查後,判斷病人甲狀腺腫大程度屬於1B級,代表腫大部位可以看到及觸摸到,而且有頸部增寬。問診下發現月經量少、顏色鮮紅,月經周期略為偏長。

結合舌象脈象後,醫師診斷病人屬於「肝鬱化熱」證型,處方疏肝解鬱、軟堅散結的中藥。

病人每周覆診時都可見症狀逐漸好轉,第5周起心慌、怕熱、手震已消失,月經量增多、顏色回復正常,頸部腫脹顯著減退。

醫師讓病人再做體檢,今次TSH、T3、T4顯著回復平穩 (TSH:0.059、T3:5.89、T4:19.98)。病人再服2周中藥鞏固療效即可。

個案 2️⃣ 24歲女甲亢每日服西藥 中醫治療後可減藥

包醫師有一名24歲女患者,半個月前發現患有甲亢(T4:90,TSH:≤0.01),需每日服3粒甲亢藥。由於有大汗、手震、腹瀉、脫髮、失眠、月經提前等問題,因此就診中醫。

醫師診斷病人屬於「痰氣互結」證型。1個月中藥治療後,病人表示全部症狀明顯改善,月經回復正常周期。於是病人再完成第2-3個月治療,第3個月再做體檢,指標顯著改善,西醫表示可以減藥。

🔎 認識甲狀腺功能亢進/低下

甲狀腺是一種內分泌腺體,位於頸部喉結下方、氣管的兩旁。

腦下垂體會分泌「促甲狀腺激素」(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簡稱TSH),刺激甲狀腺把體內的碘轉化成T3(三碘甲狀腺氨酸)和T4(甲狀腺素),以此調節新陳代謝、生長、血壓及心跳等。

正常情況下,TSH、T3、T4 會維持在不高不低的正常水平。當T3、T4低,大腦就會分泌多一些TSH來提高T3、T4水平;反之亦然。

如果甲狀腺出現分泌異常,打破這個平衡,便會出現甲亢或甲減。

T3、T4高而TSH水平低,便屬甲狀腺功能亢進(甲亢);
T3、T4低而TSH水平高,便是甲狀腺功能減退(甲減)。

🗒️ 常見成因及症狀

甲亢的常見成因包括:壓力、碘攝食過高、腦下垂體失調、葛瑞夫茲氏病等。

由於甲狀腺素過高,導致全身各器官新陳代謝速率加快,常見症狀包括:

情志:緊張焦慮、脾氣暴躁、精神亢奮、失眠;
全身症狀:怕熱多汗、手震、心跳過快、易疲倦、皮膚變薄;
腸胃症狀:食量大但體重減輕、腹瀉;
外表症狀:頸部腫大(大頸泡)、眼睛病變(如凸眼、怕光、易流淚)等;
婦科症狀:月經失調。

甲減的常見症狀則是:怕冷、反應遲鈍、難以集中精神、憂鬱、便秘。但同樣會出現頸部腫大、月經失調、疲倦乏力。

👩🏻 甲亢甲減致月經失調及不孕

女性甲亢患者一般會月經量少、兩次月經的間隔時間變長、甚至閉經。甲減則相反,月經量多、兩次月經的間隔時間變短。

甲減患者在懷孕時,有較高機率出現死產、早產、早期流產和妊娠高血壓。要留意,胎兒先天中樞神經系統異常的風險也會增加,可能影響寶寶未來的智力及生理發展。

✅ 體檢指標

女性患甲亢甲減的機率比男性高,加上初頭症狀比較不明顯,常使病人延遲發現。

一般來說,建議45歲起的女性應定期驗血檢查甲狀腺功能,基本檢查項目包括T3、T4、TSH。如果你已經出現上方的症狀,應馬上諮詢專業醫師,再由醫師判斷需否轉介到體檢中心。

👩🏻‍⚕️ 中醫治療

從中醫角度,甲亢的常見成因是源於情緒壓力造成肝鬱化火,肝火傷及體內津液,造成陰虛火旺、痰氣互結。

治療上,可透過滋陰瀉火、疏肝解鬱的藥物來治療致病成因。如有頸部腫脹,可以加入消除腫塊、軟堅散結的藥物。

而甲減屬於中醫「虛勞」範圍,臨床治療上以提升陽氣、理氣祛濕、活血化瘀為主。

一般來說,1個月治療已可見症狀大致痊癒及指標明顯改善,第2-3個月作為療效鞏固階段。

❓ 我正在服用西藥,可以同時中醫治療嗎?

近年不少臨床研究指出,傳統中醫藥及針灸在不同階段配合西醫治療,有助穩定甲狀腺素水平,減輕西藥副作用、減低甲亢復發的機會。

建議有以下情況的患者,可以考慮配合中醫治療:

1. 西藥效果未如理想,或停藥後不久復發;
2. 指標回復正常,但症狀未消失;
3. 出現副作用,如關節痛、皮膚痕癢、風疹、脫髮、白血球減少等;
4. 不宜使用西藥、放射性碘或手術的患者。

* TSH指標單位 uIU/mL,T3、T4指標單位 pm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