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

BB成日歪頭 小心面部發育畸形!【小兒斜頸】2個月小兒推拿痊癒

小兒斜頸是指初生嬰兒的頸部向一側歪斜生長的情況。雖然大部分屬先天問題,但中醫的小兒推拿能夠有效治療小兒斜頸,超過9成個案都能夠痊癒,避免長大後的面部及頸椎發育畸形!

📋 BB滿月後 頭部長期不自然左側歪

鍾醫師有一位剛滿1個月大的初生嬰兒患者,媽媽發現BB的頭部長時間向左側歪斜,而且頸部僵硬、無法轉頭。

一摸之下,發現BB左側頸有明顯腫塊,摸起來觸感堅硬。媽媽在朋友介紹下,到專科門診就診鍾醫師。

🧑🏻‍⚕️ 肌源性小兒斜頸

鍾醫師問診及觸診後,診斷BB屬於先天的「肌源性小兒斜頸」,是嬰幼兒常見的疾病之一。如不及時治療,長大後可出現面部發育畸形、兩側不對稱、頸椎側凸畸形等。

鍾醫師為BB進行小兒推拿,一來嬰幼兒容易接受,二來可有效治療由肌肉問題引起的小兒斜頸。BB即場有明顯改善:頸部活動幅度增多、頭部傾斜減少。

✅ 小兒推拿 2個月治療痊癒

鍾醫師建議每周1-2次小兒推拿治療,同時配合熱敷治療。

1個月治療後,BB頭部傾斜問題已大致消失、頸上的腫塊大幅縮小、頸部兩側旋轉差異減小。 BB病情穩定後,覆診次數減為每1-2周1次治療。

完成第2個月治療後,BB已完全康復,無須再覆診!

🔎 留意BB頸部異常的信號

BB在出生1-2個月時有以下幾種情況,就是斜頸出現的信號了!

1. 頭傾向一側,下巴朝反方向的肩膀

2. 頸部出現硬塊

3. 臉部左右大小不對稱

4. 頸部活動受限制

📒 認識小兒斜頸

斜頸分很多種,一般生理性的可以自愈,病理性的才需要就醫。

生理性斜頸也叫習慣性斜頸,一般出現在3個月左右,家長們在家觀察矯正就可以了,病理性斜頸分肌源性、眼源性和骨源性。

1. 肌源性斜頸

好發時間:出生後2周左右

特徵:頸側出現明顯腫塊

成因:胸鎖乳突肌長期緊張缺血、纖維化所致 超過9成小兒斜頸均屬於此類型。

在及時的治療下,超過80%的肌源性斜頸是可以痊癒的。餘下的2成患者,可能需要考慮手術治療。

2. 眼源性斜頸

好發時間:出生後6個月左右

特徵:孩子看東西的時候會不自覺斜頸,但睡覺後斜頸症狀就會消失

成因:有可能是斜視 此類較為少見。

眼源性斜頸必須等到1到2歲左右才能確診,建議家長定期帶孩子覆診檢查。

3. 骨源性斜頸

好發時間:剛出生

成因:一般由先天的頸椎畸形導致

此類較為少見。骨源性斜頸可以通過手術治療。術後如要長期保持頸椎的穩定,還需配合定期的正骨治療及肌肉鍛練。

⚠️ 小兒斜頸的成因及影響

小兒斜頸成因眾多,其中常見的包括:媽媽孕期愛側睡、BB睡姿不正確、餵奶或者抱姿不正確、孕期胎位不正或難產、家族遺傳史(佔1/5)等。

小兒斜頸是嬰幼兒常見的疾病之一。如不及時治療,頭形及臉蛋會隨著成長,越來越左右不平衡,出現面部發育畸形、兩側不對稱、頸椎側凸畸形等。

💛 黃金治療時間

小兒斜頸的黃金治療時間是1歲前。在1歲前及時進行治療,大部分患者能完全康復、不留下後遺症的。

如已超過1歲,雖然仍能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及痊癒目標,但治療前出現的發育畸形需要更長時間才能康復。

🤚🏻 治療第一步:診斷

1. 觸診:檢查胸鎖乳突肌是否有張力較強或局部腫塊

2. X光:如觸診時發現頸椎排列有問題,需透過影像檢查排除骨骼性問題

如發現腫塊張大比較強,可能需要再透過超聲波檢查,確認胸鎖乳突肌的纖維化程度。情況嚴重者,有機會需要建議手術。

🤚🏻 治療第二步:小兒推拿

透過小兒推拿手法,透過推按及捏揉患處肌肉,可以達至放鬆胸鎖乳突肌肉、加快患處血液循環的效果,幫助腫塊消失及恢復頸部功能活動。

要注意,小兒推拿的手法必須輕巧,只建議就診專業中醫師,切勿自行按摩。

🤚🏻 治療第三步:在家護理

1. 飛機抱,寶寶後背貼著大人,患側貼著大人手臂,拉伸患側肌肉。 [詳見附圖]

2. 讓BB多抬頭,玩具逗引,引導BB自己轉頭,鍛練患側肌肉。

Author : 註冊中醫師 鍾博士 (骨傷痛症)

於廣州中醫藥大學取得針灸推拿學博士及針灸推拿學碩士,擅長的手法治療包括正骨、推拿、針灸、小針刀、火針、頭皮針、董氏奇穴等,專治脊柱病、骨傷外科痛症、腦神經疾病(中風後遺症、手術後神經損傷、失眠)、小兒斜頸、專注力不足/多動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