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科

【產後調理】剖腹產媽媽坐月不當 頭暈怕冷、腰酸手痹 7日中藥補氣養血、加快康復

坐月坐唔好,就算係年輕媽媽都可以有嚴重影響,特別是剖腹產的媽媽們!區醫師就有一位26歲媽媽剖腹產後坐月失當、休息不足,出現頭暈、怕冷、四肢麻痹、腰酸等症狀!好彩病人好快就搵到醫師就診,7日藥就好返啦!

🤱🏻 剖腹產後坐月不當 26歲媽媽頭暈怕冷

一位26歲年輕媽媽就診區醫師,病人表示3個月前剖腹產、餵母乳中。但這3個月來,出現頭暈、怕冷、口乾口苦、四肢間中麻痹、腰酸、睡眠夢多、便秘等問題,而且症狀越來越嚴重。

醫師問診下得知,病人以前曾經流產,術後沒有求診中醫調理。而在剖腹產後,坐月期間沒有用薑水洗澡、沒有安排月子餐,加上照顧寶寶導致休息不足。

醫師診斷病人屬於產後氣血虛弱,坐月不當、休息不足所致,於是處方1星期中藥。病人服藥後表示頭暈、怕冷、四肢麻痹、腰酸等症狀均已明顯改善,於是再覆診一次作鞏固治療,及後不用再覆診。

☝🏻 產後調理重要性

為什麼「月子坐得好,一世無煩惱」呢?

首先,孕婦在生產過程會大量流失氣血,造成氣血不足、多虛多瘀,再加上媽媽照顧新生兒常常會休息不足,因此對身體的損傷十分大。萬一再加上外邪如傷口感染、受風寒、飲食不節,會令本來受損的體質更難康復。

此外,生產後子宮環境、荷爾蒙水平、腰椎和骨盆腔狀態都會大幅改變,是一個黃金時機來調理體質、改善產前曾出現的健康問題。

⚠️ 剖腹產後調理

剖腹產後應特別注意調理,原因眾多:

1. 手術期間的麻醉,對身體有一定程度的損害
2. 剖腹產需要切開7層組織,傷口容易出現沾黏
3. 剖腹產會降低子宮的排污能力,容易在子宮內殘留組織和污血、或者惡露不清
4. 剖腹產會降低子宮的自我修復能力,容易出現子宮恢復緩慢、甚至感染

🔸 常見的產後疾病

1. 產後惡露不絕

產後惡露是指生產後,子宮排出的餘血和濁液。一般產後會持續排出惡露約四至六周,總量約 500 ml,其顏色及內容物隨時間而變化。如超出四至六周仍有較多惡露排出,稱之為產後惡露不絕。常見成因包括組織物殘留、宮腔感染和身體虛弱令子宮難以復原。

2. 產後身痛

也稱產後關節痛或產後關節炎,指產婦在產褥期內,肢體或關節出現酸楚、疼痛、麻木,常見疼痛部位包括手指、手腕、肩膊、腰部、膝部等。從中醫角度,成因是產後氣血耗損過多令關節失濡養,或瘀血殘留而阻塞關節,造成產後關節痛及腰痛。

3. 產後便秘

常見成因包括:子宮脹大壓迫內臟、產後坐月子期間進補過頭、水分及蔬菜水果攝取不夠、活動量不足、傷口疼痛不敢用力排便等。從中醫角度,產後多虛多瘀、或者本身陰虛火旺體質,均會造成難排便。

4. 產後缺乳

母乳中含豐富的營養及抗體,可提高免疫生長發育能力,因此不少媽媽都希望能親餵母乳。但親餵母乳過程十分辛苦,不單會影響媽媽的休息時間,產後體弱及休息不足亦會影響乳汁分泌。中醫角度可分為虛證(氣血不足)及實證(產後抑鬱、肝鬱氣滯)2種。

5. 產後脫髮

大多數媽媽都會在產後4至6個月內出現短暫的休止期脫髮,原因有荷爾蒙變化、產後心理壓力、產後瘦身過急等,令原本處於生長期的頭髮轉到休止期或脫落期。中醫角度,頭髮生長是源自氣血營養有餘,當身體氣血不足,頭髮亦會失濡養。

6. 產後抑鬱

由於荷爾蒙變化、角色轉變、照顧嬰兒的挑戰和家庭問題等,媽媽們在產後容易出現情緒不穩,亦可能影響到媽媽的日常生活、工作表現、與伴侶和孩子的相處等。根據衛生署資料顯示,約40-80% 產後媽媽會出現程度較輕的情緒低落,數天內可緩解;但約有13-19% 的產後媽媽會持續出現抑鬱症狀,少數嚴重者可發展成精神病。因此,媽媽的產後情緒健康十分重要的。
.

🔎 中醫產後調理

中醫產後調理分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目標先將惡露排清,以「去瘀血生新血」為主,但也要提防宮縮太過厲害。

第二階段以補氣血為主,處理產後氣血虛的問題,並可幫助子宮內膜修復。

第三階段為調理脾胃,可以改善便秒、防止子宮脫垂,也有調節水分代謝、塑身的效果。

第四階段為補肝腎、壯筋骨,可治療產後腰痠痛、身痛症狀,也可以幫助卵巢功能恢復、骨盆腔結構復原、防脫髮、催乳上奶等功用。

💡 坐月5大貼士

1️⃣ 補身應該要待惡露完全消退以後才進行,而剖腹產的媽媽應待20天後才進補
2️⃣ 小心服用行氣活血的藥材,如當歸、鹿茸,否則有機會導致血崩
3️⃣ 產後初期飲食應以清淡為佳,如雞肉、薑醋、雞酒等溫補食物,補充營養為主
4️⃣ 產後婦女應避免吃涼性或性寒的食物
5️⃣ 初期可用薑水洗澡、切忌受風寒

Author : 註冊中醫師 區醫師

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中醫學 學士及生物醫學理學士,及後取得香港中文大學 中醫學(針灸)碩士。因對婦兒科深感興趣而繼續進修,為產後調理修畢產後徒手盤骨及恥骨閉合證書、產後紮肚及腹部按摩證書、催乳及母乳指導師證書、國家高級小兒推拿證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