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濕科、自體免疫系統疾病

【類風濕關節炎】38歲男關節腫痛、晨僵持續6年 3周中藥改善症狀 3個月治療發炎指數下降

類風濕關節炎是本港常見的自身免疫系統病,炎症反應可影響全身不同的關節,出現持續侵蝕及變形,最終令關節被破壞。一名38歲類風濕關節炎患者,6年間依賴西藥緩解關節痛,最終在3個月中藥治療後成功大幅降低指標水平,1年治療後未有再復發。

👨🏻 38歲類風濕關節炎

一位38歲的男性患者,6年前出現四肢關節腫脹疼痛、晨僵(早晨起床時關節僵硬),西醫診斷為類風濕關節炎,需要持續服用解熱鎮痛藥及強的松來紓緩疼痛。

3周前,患者的症狀突然加重,雙腕、肩、膝關節疼痛及難以活動,而且晨僵明顯,服西藥仍沒有改善。同時伴隨發熱、怕冷、頭暈、汗多、胃口差、疲倦、睡眠不佳等症狀。

在家人介紹下,患者轉而求診中醫。

👩🏻‍⚕️ 4日中藥改善症狀 持續治療1年未見復發

醫師檢查後發現,病人手指、手腕、膝蓋等關節腫脹,局部皮膚發暗,按壓有痛,活動受限。抽血檢查顯示,發炎指數高達ESR 98mrn/h,RHF 95IU/mL,遠超正常標準。

醫師診斷病人屬於「曆節病」,先處方4日中藥,中西藥相隔2小時以上,並建議中醫治療預計需時3個月。

4日中藥後,病人關節腫痛及晨僵減輕,怕冷發熱及頭暈已消失,睡眠好轉。2周中藥治療後,關節腫痛、晨僵等症狀已大致消失。

醫師與病人溝通,由於自身免疫系統病容易病情反覆,因此建議按同一治療方向繼續服藥3個月,期間每個月覆診1次跟進病情即可,完成3個月治療後可以再抽血檢查指標。

3個月後,病人抽血報告顯示ESR 15mrn/h,RHF 9IU/mL,遠低於3個月前的水準,但仍稍高於正常值。因此建議中藥持續治療1年,期間每1個月覆診1次,半年後抽血檢查,而且必須配合充足休息。

在這1年間,症狀未見復發,亦可逐漸減藥、間中停藥。

🗒️ 認識類風濕關節炎

類風濕關節炎是本港常見的風濕科病症之一,屬於自身免疫系統異常而出現的慢性炎性關節疾病。由於自體免疫系統出現異常,錯把身體部分當作是外來「異物」攻擊,令關節出現侵蝕及變形,造成發炎及紅腫熱痛的症狀。患者的活動能力會大受影響,對整體健康及生活質素帶來不能逆轉的傷害。

統計數據顯示,類風濕關節炎多發於30至50歲的人群,且女性患者比男性多出3倍。

⚡️ 類風濕關節炎的症狀

類風濕關節炎對關節的影響,通常為「對稱性」,即患者身體左右兩邊的關節,會同時出現病徵和感到痛楚。

類風濕關節炎起初只會影響較小的關節,例如手腕以及手指第1、2節的關節。當病情惡化,就會延伸到肩膀、肘、膝蓋、牙骹及頸部等地方。

除了典型關節痛以外,類風濕關節炎患者還有以下症狀:

1. 晨僵:早上醒來後數小時均感覺關節僵硬
2. 疲倦、食慾下降
3. 乾燥綜合症(眼睛及口乾燥)
4. 長出腫塊(類風濕病根瘤)
5. 呼吸時胸口刺痛

📋 中醫治療類風濕關節炎

類風濕關節炎的中醫治療以中藥為主,短期目標是改善疼痛、僵硬等症狀,長遠目標是緩解全身炎症、抵制病情、提高生活質素。

一般來說,關節腫痛、僵硬的症狀可在1個月中藥治療內明顯改善,第2-3個月則是鞏固療效的階段。及後建議根據病情,再制定定期跟進病情的方案,確保患者症狀穩定且減少復發風險。

Author : 註冊中醫師 陳醫師

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 中醫學碩士(內科)及香港中文大學 中醫學學士。專治:兒科、內科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