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認識Omicron
根據衛生署資料,現時香港主要流行Omicron變異病毒株BA.2亞型,最常見病徵包括發燒、乾咳及感到疲乏。其他病徵包括喪失味覺或嗅覺、鼻塞、結膜炎、喉嚨痛、頭痛、肌肉或關節疼痛、皮疹、噁心或嘔吐、腹瀉、發冷或暈眩。
年齡較大或本身有健康問題的患者(例如高血壓、心肺疾病、糖尿病、肥胖症或癌症等),有較大機會出現嚴重徵狀,如呼吸困難、胸口痛或精神混亂等,也可能出現的併發症包括呼吸衰竭、急性呼吸困難綜合症(ARDS)、敗血症和敗血症性休克、血栓栓塞及/或多器官衰竭,包括對心臟、肝臟或腎臟的傷害。
⭐ 小心後遺症!
根據世界衞生組織 (世衞) 的資訊,大約 10-20% 的人可能會繼續受到2019冠狀病毒病的中長期影響,統稱為「新冠肺炎長期綜合後遺症」(「長新冠」),包括感到疲乏、出現呼吸道和神經系統徵狀。
⭐ 中醫分析新冠常見證型
根據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九版)》中,在確診初期階段,輕症確診者可簡分為寒濕證及濕熱證2種:
1. 寒濕證
臨床表現:發燒、全身乏力酸痛、咳嗽有痰、呼吸不順
脾胃症狀:無胃口、嘔吐、腹瀉或大便粘膩
舌象:舌淡紅及肥大有齒痕、舌苔厚白
2. 濕熱證
臨床表現:低燒或不發燒、怕冷、全身乏力酸痛、喉嚨痛、乾咳少痰、口乾、胸悶、無汗或出汗不暢
脾胃症狀:無胃口、嘔吐、腹瀉或大便粘膩
舌象:舌淡紅、舌苔厚及淡黃
新冠患者的病情變化急,所以以上2種證型只是確診初期的常見情況,隨病情發展及藥物治療後,又可再變化成(1)濕毒鬱肺證、(2)寒濕阻肺證或疫毒夾燥證。建議患者亦密切與專業醫師合作,留意病情變化來配合處方的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