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間期出血量大 中醫如何治療診斷子宮異常出血?
如在兩次月經之間的時間少量出血,症狀屬於經間期出血的現象。臨床上曾經有不少病人因為子宮異常出血症狀就診,註冊中醫師胡醫師就跟大家分享一下中醫診斷治療子宮異常出血的臨床個案,一名 35 歲女病人因出現經間期子宮異常出血症狀而前來檢查及求診。女病人發現自己在月經完結後第 7 日左右就開始出現少量異常出血,後來出血量逐漸增加。經胡醫師治療 3 個月後,子宮異常出血症狀已完全消失,即使藥量減少亦無復發。
🔸 經期之間5-6日 每日一塊m巾出血量!
月經是女性們的正常生理反應,不過,如果月經前後出現子宮異常出血,就應求醫檢查,並就子宮異常出血進行診斷及治療。
胡醫師有一位 35 歲的女病人,因為經間期出血的問題前來診所求醫。病人於 2019 年轉工後壓力倍增,發現自己會在月經完結後第 7 日左右開始出現少量出血。
最初,只是出血只會持續 1-2 日,病人沒有太在意;直到後來出血逐漸增長至 5-6 日,而且每次出血量也由護墊分量增加至日用衛生巾分量,病人於是就診西醫,進行子宮異常出血檢查,並按醫囑服用口服避孕藥,期間出血問題雖有停止,但停藥後再次出血。
🔸 飲酒食辣壓力都是經間期出血成因?
病人後來向胡醫師求診,經問診後知道病人喜歡飲酒和吃辛辣的食物,平時亦有白帶量多偏黃的情況,經間期出血時會出現小腹抽痛。
醫師就子宮異常出血診斷病人屬於「腎虛」夾「濕熱」,主要是因為平時飲酒多、多吃辛辣食物,造成濕熱蘊結、損傷沖任、迫血妄行,導致經間期不正常出血。
經一個月針對子宮異常出血治療後,病人於經間期的出血量及持續時間均明顯減少。三個月後,出血問題已完全消失,及後逐漸減少藥量也未有復發。
🔸 中醫看經間期出血
經間期出血,泛指於兩次月經來潮之間、出現週期性的陰道出血。
根據陰道出血的日子,可分為以下 2 種:
1️⃣ 排卵期出血
於排卵期的日子出現陰道出血,常見原因是排卵後黃體素濃度不足,導致子宮內膜微量剝落。
一般 1-2 日出血就會停止,如果只是偶爾出現、及後身體自然恢復,則無需就醫。但如果連續兩個月經週期以上出現排卵期出血,或者出血量有所增多、沒有自行停止,即應就醫進行檢查。
2️⃣ 非排卵期出血
若於非排卵期出血,在排除懷孕的可能性後,常見以下兩種情況:
1. 月經來潮前出血 (黃體功能不足)
→ 黃體素提前下降,造成黃體機能不足,導致零星子宮內膜脫落出血
2. 月經完結後出血(黃體功能過度亢進)
→ 黃體延遲萎縮、黃體機能維持過久,令子宮內膜脫落不全,所以月經完結後仍有出血
可用測量基礎體溫 BBT,監測高溫相的變化來幫助診斷!
🔸 非週期性的陰道出血
如果你發現自己有經期之間的出血情況,但並非週期性地出現,可以考慮以下可能性:
1. 性交後出血:可能與盆腔炎、陰道炎、子宮頸發炎、子宮頸息肉相關
2. 服用口服避孕藥後出血
3. 婦科雌激素分泌腫瘤
4. 凝血性疾病
🔸 中醫治療經間期出血(排卵期出血)
臨床常見類型:
1️⃣ 腎陰虛
多於經間前期或排卵期出血,伴頭暈腰痠、寐差、口乾等症狀
治宜:滋陰清熱養血,常用中藥有女貞子、旱蓮草、生地黃
2️⃣ 腎陽虛
多於經後期出血或排卵期出血,伴神疲乏力、畏寒、大便偏稀爛等症狀
治宜:健脾助陽、益氣攝血,常用中藥有黨參、淮山、巴戟天
3️⃣ 氣鬱化火
多於經前期或排卵期出血, 血量較多, 色紅或伴有血塊, 胸悶煩躁, 身熱口渴等症狀
治宜:滋陰養血、清肝解鬱,常用中藥有柴胡、丹皮、梔子
4️⃣ 濕熱證
經間期出血、量較多、色紅質稠,或赤白帶下黏膩,平素帶下量多質稠、納差、小便短赤
治宜:滋陰清熱利濕,常用中藥有苡仁、赤小豆、茯苓
有關非排卵期出血的治療,請參考:
www.soschinmed.com/abnormal-menstruation/
🔸 中醫治療經間期出血 臨床心得
若病人沒有大量出血的表現,治療排卵期出血的重點不在於止血,而是恢復陰陽平衡,使荷爾蒙回復正常分泌。透過改善黃體功能不全,也能增加身體受孕的機會哦!
🔸 經間期出血的日常調護
1. 保持清潔、預防感染
2. 調適生活工作上的精神壓力
3. 飲食應避開過度寒涼或燥熱之品
假如子宮異常出血症狀嚴重,女士們最好盡早求醫及進行檢查,及早診斷子宮異常出血成因,並接受治療。
Author : 註冊中醫師 胡醫師
取得香港大學(內科)中醫碩士,取得上海中醫藥大學 中醫學學士等。專治婦科囊腫疾病,包括多囊卵巢症、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腺肌症、卵巢水瘤、乳房纖維瘤、乳腺增生、月經失調、經間期出血、閉經、痛經、崩漏、白帶異常、陰道炎、尿道炎、更年期綜合症、宮頸炎、產後護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