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發育遲緩屬於中醫「五遲五軟」的範疇,包括站立、行走、語言、生髮、長牙齒等方面的比同齡兒童發育遲緩。患者可能伴隨頭部軟、口手足及肌肉軟的特徵。診所一位1歲男嬰出現發育遲緩症狀,幸好家長就診及時,3個月治療後已回復正常發育進度。
一名1歲男童,患者早產1個月,產後母乳不足,需人工餵養。家長表示發現小朋友多方面的發育都比同齡遲緩。
1. 小朋友四肢痿軟無力,無法穩定站立;
2. 頭顱骨較軟,前囟尚未完全閉合;
3. 乳牙未有長出,易流口水;
4. 未能開口說話叫人;
5. 身體肥胖、肌膚鬆軟、頭髮稀疏。
在親友介紹下,家長帶小朋友就診醫師,希望幫助小朋友發育成長。
醫師診斷小朋友因為腎氣虛造成「五遲五軟」中的五遲,出現發育遲緩的症狀。
考慮到小朋友年齡較輕,因此主要以小兒推拿來治療,亦有教導手法讓家長可幾每天為小朋友做推拿。
另外,醫師亦處方了2日中藥,並提供嬰幼兒餵藥用的針筒。家長可以在小朋友服藥後提供糖果獎勵,或者在藥中加少許糖。
2日後覆診,小朋友流口水情況停止,大便從軟爛變回正常成型,亦可短時間內站立。於是醫師建議持續3個月治療,期間家長需持續幫小朋友做推拿,同時配合中藥治療。
小朋友從每周覆診一次,到第2個月可減為每2周覆診1次。最終,3個月治療後小朋友已能自行步走及站立,前囟完全閉合,生長了5顆牙齒,並可逐步說話,已回復至大約2歲的同齡小朋友發育進度。
小朋友發育障礙,類近中醫的「五遲五軟」範疇。
「五遲」以立、行、髮、齒、語的發育遲緩為主要特徵,多見於嬰幼兒。
立遲:1歲多仍不能站立
行遲:1歲多仍不能行走
髮遲:3個月大仍然頭髮稀疏,或者髮色不黑、髮質枯
齒遲:10個月大仍未出牙
語遲:1至2歲仍未能說出單詞或單句
「五軟」以頭、口、手、足、肌肉為主:
頭項軟:1歲前後頸部力量不足,頭部不能抬起
口軟:咀嚼無力,經常流口水
手軟:手握力不足,手臂不能抬舉
足軟:腳部力量不足,1歲多仍不能站立、行走
肌肉軟:皮膚鬆軟、肌肉無力
此外,專注力不足、自閉症、小兒腦癱等疾病均可歸類為「五遲」的症狀。
中醫治療五遲五軟,可以使用中藥、針灸、推拿、耳穴、食療等方法。一般以小朋友易接受的方式為優先,中藥會避用苦味藥物、加入甘味藥物,針灸會以少量針數開始、接受後再遂步增加。
如能及時中醫治療,一般在黃金治療期內的小朋友患者可在第1個月治療內得到顯著的症狀改善,及後第2-3個月會持續改善症狀及鞏固療效,最終目標是讓小朋友的發育進度回復正常同齡水平。
建議家長亦及早帶小朋友就診,並與醫師共同商議適合小朋友的治療方案。
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 中醫學碩士(內科)及香港中文大學 中醫學學士。專治:兒科、內科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