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科

【膽結石】89歲婆婆膽結石致劇烈腹痛反覆復發 3周中藥治療消除疼痛 4個月內無復發

誤以為膽結石造成的右上腹痛或右肋骨痛是消化不良或胃痛?其實有機會膽囊發炎的徵兆!「食無定時」容易生膽石,更有機會出現膽囊發炎或胰管堵塞等嚴重併發症!中醫治療膽結石,能夠短時間內消炎止痛,消除膽結石,更能預防結石形成。

⚡ 89歲婆婆膽結石致腹痛 4個月入院2次

一位89歲女病人,5個月前因為右上腹部劇烈疼痛而入院,超聲波查出有「泥沙性膽結石」,造成急性膽囊炎。

因為病人年齡較大,西醫建議保守治療,因此安排了膽管支架手術,一週後成功排出膽結石。

直到上個月,病人膽囊炎又再復發,再度進行支架手術排出了膽結石。

由於病人擔心膽結石短時間又再復發,加上一直都在膽囊附近位置有疼痛症狀(右上腹及胃部位置),因此家人帶病人就診我們中醫診所。

📋 中藥治療3週消除痛楚 4個月無復發

醫師以消炎止痛、分解膽結石為優先治療目標。

服藥3星期後,病人表示膽囊附近位置的疼痛已經大致消失;同時食慾有好轉,便秘問題改善,整個人精神好轉。

由於病人年事已高、加上有短時間內膽結石復發的病史,因此醫師建議再進行3個月的康復期治療,預防膽結石形成。

在前後4個月的治療期間,病人膽結石沒有再復發,生活質素亦大幅提升。

🥼 中醫治療膽結石

中醫治療一般以中藥為主,以消炎止痛為首要目標,分解膽結石並加速排走;同時改善消化和代謝功能,減少膽汁過濃、膽囊感染等問題,預防結石形成。

一般以中藥治療,建議每周覆診一次、每次5-7日藥。一般3週治療能處理炎症疼痛、幫助排出結石,3個月治療能有效預防復發。

✅ 消炎止痛

✅ 分解並排走膽結石

✅ 不用手術開刀

✅ 改善肝膽功能

✅ 預防膽結石形成

🔍 膽結石是什麼?

膽囊主要作用是儲存肝臟分泌出來的膽汁,透過規律收縮分泌膽汁,助消化吸收食物中的脂肪;而膽結石就是消化代謝後的膽固醇、膽色素及鈣鹽等物質,過多積聚在膽囊或膽管裡而形成的結晶體。一般分為兩類:

1. 膽固醇結石: – 最常見的膽結石類型,通常呈黃綠色,主要是未能溶解的膽固醇過多而組成的。

2. 色素結石: – 膽汁中含有過多的膽紅素(體內紅血球代謝產物之一),而形成的深棕色或黑色結石。

🔍 膽結石的成因?

目前醫學上未能確實分析膽結石的成因,但基於理論和數據顯示,主要有以下成因導致膽汁中的膽固醇含量過高而產生膽結石:

▪️ 肥胖及長期高脂飲食人士

▪️ 急速減磅

▪️ 長期食無定時

▪️ 女性(懷孕、曾接受激素替代療法或長期進食避孕藥的女性,體內含有額外雌激素,更容易產生膽結石)

▪️ 年齡

▪️ 家族病史

▪️ 其他疾病因素(例如糖尿病、鐮狀細胞性貧血或白血病、肝病等等)

❗️膽結石的症狀

大部分膽結石病人沒有明顯症狀,部份症狀或和腸胃不適類近,例如反胃嘔吐、食慾低、脹氣和上腹或胸骨後出現燒灼感等等。

若出現疼痛,主要是因為膽結石阻礙膽汁排出,例如:

– 右上腹疼痛(近右肋骨下方)

– 腹部中心點疼痛(胸骨正下方)

– 背部疼痛(兩邊肩胛骨中間,頸部下方)

– 右肩疼痛

Author : 註冊中醫師 丁醫師

畢業於 香港大學 中醫學碩士 (針灸學) 及 北京中醫藥大學 中醫學學士。專治:婦科、內科等方面。